河南信念集团网站全新上线,欢迎访问信念集团官方网站! 信念集团微博
联系我们
工作时间:
08:30-17:30 (周一至周五)
新闻资讯

在卢氏县投资6.2亿元助力脱贫攻坚 “善缘”背后是执着“信念”

       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乐善好施的君子之风,随着我国《慈善法》的实施,慈善事业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,确定每年9月5日为“中华慈善日”,更是搭建了全民慈善的广阔平台。“善”时代,慈善事业寄托着广大民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热切期盼,光荣又责任重大。

       作为我省各个领域代表人物的河南省慈善总会常务理事,是推动我省慈善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为宣传常务理事认真履职、热心慈善、贡献突出的善行义举,努力营造全民慈善的社会氛围,即日起,河南省慈善总会联合大河报·大河客户端开设“理事在行动”栏目,通过分享常务理事们的慈善故事和大爱情怀,弘扬慈善文化,彰显出彩河南!

       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河南信念集团董事长叶传林的骨子里,有着水一样的善与柔。
       他出身寒门,经历过缺吃少穿的苦日子,却心怀天下,从小就树立"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"的信念。努力打拼、事业有成后,热衷公益慈善事业的他已向社会捐款3000多万元。
       2016年以来,在全国上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砥砺奋进时,叶传林在河南省慈善总会会长邓永俭的指导帮助下,换一种方式做慈善——通过产业扶贫,助力深度贫困县卢氏县的扶贫攻坚工作,截至目前,该集团已在卢氏县投资6.2亿元,用于发展养猪、蔬菜和香菇产业,促进了卢氏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,带动了3100多户贫困户脱贫。企业扶贫效果显著,受到了中央领导和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、省长陈润儿的高度肯定,叶传林也荣获了2018年度"河南省扶贫攻坚奉献奖"。
       一路走来,有艰辛,更有收获,叶传林由衷感慨:"做善事儿,心里很踏实很快乐!"


       探访:超一流香菇菌棒产业扶贫基地 科技带来大转念
       山脚下,河道边,占地320亩的卢氏县东明镇涧北香菇菌棒产业扶贫基地厂房靓丽,蔚为壮观。
       该基地由河南信念集团投资兴建,目前是国内单体生产规模最大的菌棒生产基地,设计年产香菇菌袋3000万棒。
       气候好,昼夜温差大,位于深山区的卢氏县种植香菇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,香菇产业也是河南信念集团在卢氏县产业扶贫的主产业。该基地内,高科技支撑的规模化、现代化生产线,正推动着香菇菌棒产业的升级换代——
       高温蒸料、拌料装袋、灭菌接种……全部通过工业化的方式完成,与传统方式相比,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比如,高温灭菌环节,传统方式一锅料要蒸4天4夜,仍难把所有杂菌彻底清除,现在通过高温灭菌柜保持在118℃的高温12小时即可,灭菌更彻底;在接种环节,用传统方式,6个人一天可接种3000棒,通过接种生产线,3名工人一天可接种1.5万棒。


       先进之处不止于此。在一个400平方米的养菌车间内,"沉睡"着7万棒香菇菌棒,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,车间内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均可实现自动化检测和控制,香菇菌棒在这里"孕育"90至120天后,就可以送到香菇大棚出菇了。
       "从自动化制袋接种到恒温养菌,从四季出菇技术到整个过程可监控的智慧农业技术,等等,都代表着我们企业掌握的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。"河南信念集团相关负责人说。
       仅这一个基地,就帮助近300名当地群众实现就业,多时达到380人。48岁的闻元萍在这里负责养菌室浇水、撕胶带工作,月收入3000多元,"在这儿上班的收入是在家种地的两倍多,干着可有劲儿。"她说,以前靠种地供女儿读大学很吃力,如今觉得轻松多了。


       讲述:昔日贫困户如今月入上万元 产业扶贫帮大忙
       产业扶贫成效如何?参与其中的贫困户最有发言权。
        "我包了5个香菇大棚,一个棚每年保底纯收入两万多,算下来,平均月收入上万元。"在卢氏县双龙湾镇龙驹香菇出菇基地的一个大棚里,37岁的王江坡看着长势喜人的花菇,笑容灿烂。
       王江坡曾是村里的贫困户,背负着七八万债务,一场火灾又把家里烧得啥都没了,为养家糊口,他到县城打过零工,当过厨师,2018年7月份开始承包河南信念集团投资建设的香菇大棚后,已经见到了回报,顺利脱贫。
       "刚开始我也担心:香菇种植是技术活,能做好吗?后来发现他们的服务很贴心:有专人负责对农户进行出菇技术指导,还负责大棚管理、回收香菇等,让大家心里更有底儿。"王江坡说,遇到啥问题,有指导手册帮忙解答,还有专家面对面指导,他只要听基地负责人的,按要求控制好大棚的温度、湿度,根据天气变化及时通风等,就一切OK。
       一个大棚一年两季生产,一季可放菌棒近万棒,每棒单产鲜菇两斤,采摘后的鲜菇被河南信念集团的人上门收走,为让农户们明明白白赚钱,企业还专门研发了"123智慧机器人",不仅铁面无私把好质量关,而且对销售全过程追溯,精准记帐、精准分配利润,记账后给农户发短信……
       "我们这儿有35个大棚承包户,收入都不错,比打工强得多!"王江坡笑着说,感谢产业扶贫的春风让他守着家脱贫致富,日子过得更有奔头。



       行动:大手笔投资+"五位一体"模式 脱贫攻坚趟新路
       东明镇涧北香菇菌棒产业扶贫基地、双龙湾镇龙驹香菇出菇基地、沙河乡果角村蔬菜基地……在卢氏县,由河南信念集团投资兴建的产业扶贫基地目前有30个,包括蔬菜基地、养猪基地等,都是大手笔投资结下的产业扶贫"硕果"。
       产业扶贫,做起来并不容易,需要无比艰辛的努力和探索。
       "以香菇种植为例,因为我们的方法与传统方法不一样,起初很多贫困户不相信,观望,好在逐渐建立起信任,大家也发展得越来越好。"叶传林说,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,企业下了大力气——需要技术,就不惜代价引进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技术人员;需要资金,就想方设法筹款,已投资6.2亿多元;需要培训,就组织专人为几千名农户传授技术,加班加点、以心换心帮农户;需要创新,就创立了"龙头企业+基地+合作社+贫困户和致富能手"的"五位一体"扶贫模式……
       "感谢我们的团队,大家流过眼泪,受过委屈,现在正坚定地往前走。"通过产业扶贫,叶传林欣慰地看到,帮贫困户找到了致富的好门道,积累了在山区发展绿色食品的好经验,也得到了多方认可,政府为他颁发的2018年度"河南省扶贫攻坚奉献奖"就是莫大的激励。接下来,他将继续带领团队精准扶贫,让卢氏县成为全国产业扶贫的典范,探索一条"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"的发展道路,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。


       善缘:陈奶奶"善有善报"的故事 让他从小有"信念"
       捐赠善款3000多万元,又投资6.2亿多元进行产业扶贫、帮助"王江坡"们脱贫致富,这背后,离不开叶传林的善缘,尤其是他心中那份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的"信念"。
       6月的一天,叶传林冒雨赶到卢氏县调查走访产业扶贫进展情况时,看着香菇大棚里一个个长满"希望"的菌棒,他喜笑颜开,那是由衷的、幸福的笑。
       "我们信念集团的信念,就是让中国农业成为世界的典范。"叶传林说,企业机缘巧合到卢氏县参与产业扶贫,离不开河南省慈善总会会长邓永检的指导和帮助。原来,在一次湖北商会的座谈会上,邓会长得知叶传林一直热衷慈善,捐过不少款,就提议说:现在做慈善还有另一种方式,通过产业扶贫,助力脱贫攻坚,如果企业到深度贫困县发展扶贫产业,即促进贫困县可持续发展又能促进自身发展,国家还有优惠政策支持,你可否实践一下?
       叶传林欣然答应,并牢记邓会长的叮嘱:产业扶贫不容易,要量力而行,只有自己做强才能带动贫困户发展。
       从2016年开始,他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后,开始在卢氏县大规模投资养猪、种菜产业,随后又开始大规模投资香菇产业,目前,卢氏县香菇产业已经步入全国香菇产业发展的前列。
       在亲友、同事眼中,叶传林一向节俭。为啥热衷做善事儿,还如此慷慨?他说,是因为受"陈奶奶"的影响。
       "我是听着邻居陈奶奶讲‘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’的故事长大的,从小就树立了多做善事的信念。"出生在湖北枣阳寒门之家的叶传林,在家排行老小,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,他身上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,脚上穿着旧鞋子,读初三时一年到头吃稀饭馒头咸菜,连一根油条都舍不得吃。因为心怀善念,看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人,他会慷慨相助,有一次,见别人没鞋穿,他把自己脚上的鞋子给了对方……
       怎样能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?八九岁时,叶传林就琢磨这个问题,"当时就想,当村长只能帮一个村的人,当镇长只能帮一个镇的人,还是做生意吧,有了钱可以帮助更多人。"大家都好,他就快乐。
       "善心提高一点,智慧增加一节。"多年来的行善经历让叶传林感受到,做善事心里很踏实,很快乐,利于自身发展又利于社会和谐。总之,做什么事都很顺畅。
       2019年3月12日上午,河南省慈善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,叶传林被选举成为河南省慈善总会第四届常务理事,这让他倍感荣幸,更觉得责任重大,"我希望发挥好自己的职责,做更多的贡献,为河南省慈善事业添砖加瓦。

    上一篇:龙头企业布局产业发展
    下一篇:祝贺河南 ·卢氏首届“信念杯”槐花节摄影大赛圆满成功